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 艾壹丁心理(aiyidingxl) 專業心理學|諮詢&課程 ... 這是應該的 依照我的願望 在期待著的日子 也將要用自己的悲慘的灰白 去襯映出 新生的躍動的鮮紅 ----艾青《生命》 ... 我們每天都在感動著,最近震撼我的是這樣一組圖片: ... 沒網絡、信號不好,孩子們去到屋頂、去到村委大院、甚至爬上雪山山頂,來「蹭網上課」;而在武漢,被確診的孩子在病床上讀書、聽課、備戰高考。 在這裡,嚴寒與疾病都化作了背景,他們專注的樣子,真的很美。 而專注的背後,是需要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 ... 我有個醫生朋友完成第一輪救治後,依照規定會被隔離14天,習慣了忙碌的朋友告訴我,突然閒下來並沒覺得輕鬆,反而倍感壓力。 我知道,這個壓力產生在習慣的變動。 當然,我們每個人平常都有各種壓力,只不過疫情放大了而已。 或許你在為買不到口罩而著急 在為是否失業而擔憂 在為生意虧損而焦慮 在為孩子學習而緊張 在為婚姻變故而悲傷 在為不能做更多事而憂慮 在為生活失去平衡而苦悶 在為內心各種衝突而掙扎 這都是壓力,都會讓你無法平靜。 我本人也如此,儘管依舊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在工作室,但總覺得與往常不同。 平常,透過窗戶能看到時而安靜時而喧鬧的孩子們,聽慣了上下課鈴聲和軍訓的號子聲,而現在只有空蕩蕩的操場。 我喜歡在人群中的孤獨,喜歡喧囂中的寧靜,而不是一切寂靜。這讓我寫字也不順暢了,對此深感壓力。 ... 唯有和來訪朋友在一起那彼此的專注與在意,才讓我感到熟悉的味道。 面對壓力,你我都會不自覺啟動「自我調節」系統,來保護我們儘可能不被擠壓得太難受。 其實,遭遇壓力的很長時期都不需要任何干預,也不需要建議與方法,僅僅是你的調節功能就足以應對。 很多人忽略了自己擁有的這強大能力,你越是看不到壓力就越大,好像真的無力改變,只有默默承受。 因此:千萬別低估你本人的抗壓能力,別小瞧了你獨特的「自我調節系統」。 ... 我們需要先知道「壓力」產生的來源。 答案是:一切你感受的「壓力」本質上源自恐懼。 那些奮鬥的孩子們,恐懼的是高考失敗; 被隔離的好友,恐懼的是閒下來的無價值感; 而我,恐懼的是失去寫文章的靈感與動力; 沒了恐懼,就沒了壓力。 ... 有個朋友一直壓力重重,總怕工作不被認可、怕丟了工作一無所有,直到他們公司真的宣告破產,他頓時如釋重負。 隨著恐懼主體的消失,壓力也會消失,儘管以後會被其他壓力替代,但至少有半年他相當放鬆。 就像高考結束後孩子們的感受,無論是否考上心儀的大學,壓力都會消散不見,同時減壓的還有他們的家長。 也很像你恐懼背叛與傷害,當拿到離婚證書那刻起,壓力隨即消失。 壓力的背後是恐懼,而恐懼的背後則是渴望。 沒有渴望,也就不存在恐懼。 正因為你太渴望被認可才有對「不夠好」的恐懼。 太渴望被愛才會有被拋棄的恐懼, 太渴望活得有價值才會有閒下來的恐懼。 因此,壓力產生在渴望與恐懼之間。 準確的說,渴望被某種東西干擾了、阻斷了,才引發恐懼,這個被阻斷的過程,就是壓力產生的地方。 那些孩子追求夢想的渴望被網絡信號、疾病阻斷,壓力才產生;你原本乏味的婚姻被婚外情阻斷,壓力才產生。 對習慣的維護也是一種渴望,被阻斷也會產生壓力,比如疫情對所有人生活習性的侵擾。 ... 壓力是種「破壞感」,其嚴重程度取決於兩點:第一,在這件事情上你渴望的程度,第二,被破壞的程度。當前者大於後者,改變才產生。 那些被確診還在努力學習的孩子,對求學的渴望超過了對疾病的恐懼,改變的動力才得以發生。 俗話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的本質就在於此,動力是改變的先決條件。 沒人隨便允許渴望被澆滅,那是人活著的意義,而唯有改變才能續上被中斷的希望之火。 ... 明白了壓力的來源與意義,你才會善待自我調節系統,壓力所到之處,都是自我調節系統的開啟之路。 ... 接下來,要有意識的探索,你本人是如何維護渴望、降低壓力的,一般而言,依據發生的順序,你的自我調節會有以下6種表現。 1、自我安慰。 你會否定壓力的存在,並把它合理化、正常化。 比如疫情剛開始,你會認為這只是偶然,絕不會發生在你周圍,也不會對你有太大影響。 比如面對背叛,你會覺得這只是個意外,對方一定會改變,或你並不相信這是事實,會認為證據不足。 再比如面對裁員,你會覺這只是暫時,過些日子就會像原來一樣。 自我安慰的價值在於避免壓力的「突然性」。猝不及防會讓人崩潰,而安慰給了內心更多籌備的時間。 2、自我躲避。 這是調節系統的第二招,幾乎是本能的發生:眼不見心不煩,繞道而行,轉移注意力。 自我功能會讓你去追劇、研究美食、旅行、尋找感興趣的刺激點,甚至報復性逃避,比如把自己置身更大的危險。 注意,只有刺激量相當的逃避,才有保護價值,否則很難轉移。只有工作升職加薪的轉移,才能抵消對失戀的壓力、抵消對孩子輟學的痛苦。 「自我躲避」是為了讓壓力有地方替換。 ... 3、情緒的宣洩。 當安慰與逃避收效甚微,情緒就會戰勝理性,你會莫名怒火中燒,會絕望的哭泣,也會把手機摔碎。 這其實在說明「自我調節體統」正在發揮更高級別作用,讓你越過虛假的和諧,讓真實情緒流動,不再淤積和堵塞了。 幾位家長稱,面對網課孩子情緒很不穩,動不動就關視頻、撕作業、大吼大叫。我告訴他們,這是孩子壓力之下的情緒流動,絕不是壞事。 面臨中考、高考的孩子們,不能和同齡人在一起、不能出門打球、沒了熟悉的環境,還要努力不落下功課,壓力可想而知。此刻,一定要有發泄的途徑。 「宣洩」是必要的,你不能阻擋,也擋不住。 4、自我突圍。 經歷了安慰、逃避和宣洩,你最終意識到,解鈴還須繫鈴人,有些壓力和恐懼,是必須要面對的,這就是自我調節最重要的功能:突圍。 「突圍過程」經歷了三個小階段:承認、適應、改變。 只有再次回來,承認並直面關係、直面恐懼,才能最終緩解壓力,其他都是緩兵之計,此刻你已做好了準備。 所以,孩子們才會爬到山頂、適應疾病,才會在惡劣環境下尋求改變、你也才會開啟成長之旅、我也才再次打開電腦寫下這篇文字。 我們開始了對恐懼、對壓力的突圍。 有時,這個過程漫長曲折又痛苦,但夢想總不屈服。 這是一場關於渴望與恐懼的博弈。 ... 5、求助。 總有人突圍成功,也總有人被困心牢,一次次無功而返。 那些被困的「自我調節系統」,會開啟對外求助功能:尋找同頻之人、尋求專業幫助、尋找一切值得信賴的客體關係。 這其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是「羞恥感」。 你會為無法克服痛苦、無法掌控自己、不得不暴露脆弱、依賴他人而羞愧。 但,對自由、對改變、對突破的渴望再次戰勝了羞恥心,讓你大聲喊出:「我需要幫助」。 這一點都不丟人,相反,這是你自我功能強大的表現。 6、病倒。 倘若沒有可利用的外部資源,或遇人不淑,就會再次創傷並加重無力感,崩潰即將發生。 但自我調節還有最後一招:讓你生病。 作為心理工作者,我是這麼看的:一切幻想、癥狀、疾病,都是這個人留給自己最後的希望。 ... 你建構起最後的堡壘,把壓力與恐懼封藏,同時被封藏的還有渴望,卻而代之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痛苦,而這痛苦小於你真正的痛。 所以,你抑鬱了、驚恐發作了、血壓升高了、更自閉了……但實際上,你正在試圖做最後的保護。 一位來訪和我說「唯有痛苦才讓我感到自己還活著」。 你看生命該有多頑強,千萬不能小看自己潛意識的力量! ... 再次提醒:要重視自己的「自我調節」功能。 你必須要有2種最基本的態度: 第一,承認「自我調節」的價值。 這就是:它在儘可能採用多種形式,讓你恢復自主感,讓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你心存希望。 犯人能活下來的關鍵,就是儘可能保留自主性和希望感,哪怕在牆上劃線、哪怕決定是否吃掉這個饅頭,哪怕僅僅是想像。 《肖申克的救贖》中那把小小的錘子,是一個人對自由的堅守與渴望,是閃閃發光的希望之火! 第二,允許「自我調節」任何的步驟。 人最大的痛苦是對痛苦的不允許。 無論怎樣,儘可能別責備自己,那樣會產生二次恐懼。 試想一下,那個在樓頂學習的孩子,若總顧慮被人嘲笑,總覺得自己這樣會不會很傻、很丟人,二次傷害就產生了。 就像你哭的同時不允許哭、頹廢時打擊頹廢是一樣的。 要知道,調節的目的是讓你最大化適應、儘可能輕鬆,是各種保護體系,要允許。 更要知道,人生的意義就是不斷產生壓力,然後心存希望、不斷突破、改變壓力的過程,注意,是過程!因為結果都一樣。 那麼,當下你最大的壓力是什麼?你是如何做的?你允許它發生嗎?歡迎留言分享。

 

 

內容簡介

  彙集森正夫、陳進金、陳惠芬、吳有能、葉高樹、陳國棟、李和承、邱仲麟、方震華、沈宗憲、陳昭揚、妹尾達彥、金相範、陳俊強、甘懷真及閻鴻中等名家學者,收錄16篇專業歷史論述,跨領域、跨朝代,從極長的時間向度,探討中國史上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邊界」!

本書特色

  森正夫/陳進金/陳惠芬/吳有能/葉高樹/陳國棟/李和承/邱仲麟/方震華/沈宗憲/陳昭揚/妹尾達彥/金相範/陳俊強/甘懷真/閻鴻中
  ──16篇專業歷史論述,跨領域,跨朝代,從極長的時間向度,探討中國史上各種有形與無形的「邊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惠芬(Hui-Fen Chen)


  【主編】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研究所 博士
  經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教授
  現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著作:《知識傳播與國家想像──20世紀初期拉斯基政治多元論在中國》(專書)、〈知識移轉與國家創新──張君勱對戰後歐洲代議制改造的考察〉、〈世變與抉擇──龔祥瑞的法制人生(1911-1996)〉、〈民初桂系治粵時期的廣東省議會〉、〈陳立夫與1930年代初期的訓政爭議〉等。

森正夫

  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

陳進金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惠芬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吳有能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葉高樹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和承

  韓國Seoul Digital大學中國學系教授

邱仲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方震華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沈宗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副教授

陳昭揚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妹尾達彥

  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

金相範

  韓國外國語大學史學科教授

陳俊強

  國立台北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人文學院院長

甘懷真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閻鴻中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目錄

三十年來的鄉族研究與地域社會論/森正夫
現代中國的建構:蔣介石及其《中國之命運》/陳進金
跨域的知識流轉:《政治典範》在中國/陳惠芬
從華語流行歌詞看香港人身分的想像、建構與認同/吳有能
繙譯考試與清朝旗人的入仕選擇/葉高樹
寂寞的皇叔──慎郡王允禧(1711-1758)/陳國棟
16世紀中國東南沿海倭寇的走私貿易活動研究/李和承
奔嫁殆盡──明代採選秀女的社會恐慌/邱仲麟
和戰與道德──北宋元祐年間棄地論的分析/方震華
宋代詔葬之研究/沈宗憲 
金代的官員遷轉路徑──以格法為中心的觀察/陳昭揚
從太極宮到大明宮:唐代宮城空間的變遷與都城社會構造的轉型/妹尾達彥
唐代自然災害與民間信仰/金相範 
漢唐之間的「乞鞫」/陳俊強 
五胡十六國時期胡族國家政體/甘懷真 
《史記‧循傳吏列》析疑(新稿)/閻鴻中 

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程 
會議組織暨工作人員
 
 

序一

  2013年11月30日和12月1日本系舉辦「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學術研討會」。此一研討會主題標示了本系教師的研究專長,也幾乎涵蓋了人類歷史的各種面向。歷史研究者在特定的想像空間中掘發

  史料,任由思考馳騁,解釋歷史,建構歷史。本次會議,參與者眾。不同領域的歷史學者分享研究成果,討論熱烈,跨越了各自的想像空間。

  2014年,本系研擬學術發展特色,決定以「族群論述與國家治理」作為近期學術發展的方向。2015年,本系開始在研究所規劃「中國族群關係史」課程,由呂春盛、葉高樹、陳健文、陳昭陽四位教授擔任不同歷史階段的授課。2016年底,本系進一步籌畫於2017年12月1、2二日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有鑑於2013年研討會成果豐碩,以及族群相關問題至今仍是臺灣受到普遍關注的議題,本系決定仍以「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作為會議研討的主題,並以「第二屆」冠之。所不同者,2017年的研討會,討論的歷史空間不限於中國,而是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三者兼容並蓄,跨越了中國史的邊界,亦可視為想像空間之擴大推升。就以上諸事觀之,2013年研討會之意義不言可喻。

  2013年研討會籌畫之時,即有於會後出版會議論文集之構想。2017年春天決定著手編輯,並開始與宣讀論文之學者聯繫,請其賜稿,學者亦表支持。本次研討會除有2篇專題演講,另有宣讀論文18篇。其中,陳弱水、黃銘崇二位教授表示論文正在投稿審查中,陳健文教授另有投稿計畫,自是不便納入;劉淑芬教授之論文已在期刊發表,然以該文多達76頁,彩圖10張,惟恐多佔篇幅,謙辭刊載。除以上四者,本論文集共收錄16篇論文,包括1篇專題演講及15篇宣讀論文,其中8篇已在各式刊物發表,獲得同意轉載,在此同時感謝與會所有學者以及本論文集之賜稿者。此外,本論文集編輯期間,承蒙本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祕書長葉高樹教授協助指導、碩士班黃千嘉同學擔任編輯助理、博士班齊汝萱、陳鴻明二位同學悉心校誤補闕,李文珠、歐詠芝二位助教與廠商接洽出版事宜,在此一併致謝。

  2013年研討會結束至今,匆匆四年已過。時光荏苒,能夠履行當初承諾,仍是倍感欣慰。本論文集的出版,一方面為研討會留下記錄,一方面在跨界、跨領域幾已成為流行話語之今日,將它分享學界與一般社會大眾,期能激發更廣泛的對話,為知識傳播略盡棉薄之力。付梓前夕,爰作此序,以述其要。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陳惠芬
2018年5月25日謹識於師大

序二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說:「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出自Victor Hugo, L’homme qui rit)。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它呈現了往古的跡象,照亮了當代的鑒戒也映廓了未來的實踐。而歷史學者的責任就是要因應現時社會的訴求,通過嚴謹科學的考證澄清,復活歷史的真實並讓研究成果服務於社會。正所謂:「夫史者,所以記政治典章因革損益之故,與夫事之成敗得失,人之邪正,用以彰善癉惡,而為法戒于萬世,是故聖人之經綸天下,而不患其或敝者,惟有史以維之也(出自《南山集•史論》)。」

  多年以來,師大歷史系在致力於保持與發展優秀的學術傳統的同時,也致力於與國際和台灣學界更加緊密的學術交流,不論在中國史、世界史與台灣史方面,都陸續舉辦多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作為國內外學者交流學術見解與學術對話的平台,在學術研究這個層面,師大歷史系是從不缺席的。從2012年陳登武主任任內,本系已著手規劃此國際學術會議,經過一年多的籌畫,在教育部、科技部(舊稱國科會)、文學院等機構的支持贊助;暨本系師長:林麗月老師、陳登武老師、葉高樹老師、呂春盛老師、劉文彬老師、陳惠芬老師,以及其他師長與同仁的辛勤努力與付出,終於在2014年11月29-30日成功舉辦了「跨越想像的邊界:族群•禮法•社會―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以中國史為範圍,邀集國內外各個斷代、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分就各自的學術專長,針對由來已久、約定俗成或源自想像的各種面向的「邊界」,進行廣泛的省思。為期兩天的研討會議,共舉辦2場專題演講、7場論文研討,發表論文18篇(國外:4篇、國內:14篇),與會人員合計共達325人(國外:5人、國內:320人)。來自海內外多位專家、學者和歷史研究的新生代齊聚一堂,深入研討,精琢詳證,疑義相析,發表了豐碩的成果。在此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的論文題目,更涵蓋了政治、社會、族群、經濟、文化各個面向,並兼及中國史正在發展中的文化論述。透過本次會議,促成中國史研究社群的學者之間的良性互動與相互交流的機制。

  這部論文集即是此次中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濃縮精華,它涵蓋族群、國家建構、政治多元化、身份認同、國家考試、貿易、社會禮俗、官場升遷、婚育制度、都市規劃與佈局、自然災害的應對與民間信仰、國家變革、法制、民族問題、外族政體、信仰與禮儀以及特定歷史人物諸方面,這是各位與會學者在其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因此,這部論文集不僅僅是最前沿的史學研究成果,也足為其它科學領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材料。本人希冀讀者在濟覽這部雖不浩繁、卻嚴謹簡潔,也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論文集之際,能夠在拓展眼界、明晰國家事物發展軌跡層面,獲得真實而又完整的收穫。值此論文集付梓出版之際,爰綴數語,略述緣起與所感,並致誠摯謝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秀鳳 謹識
誌於2018年5月臺北市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265665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6 x 23 x 2.7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本段節錄自〈三十年來的鄉族研究與地域社會論〉⓪森正夫)
 
【前言】
 
1983年9月我住在廈門大學,邀請傅衣凌和楊國楨兩位先生前後舉辦6次的合作研究會。有一次就傅衣凌先生提倡的「鄉族」進行坦誠的意見交流。之後,廈門大學刊出研究會紀要,我也發表相關短文。在此的前兩年1981年,我在名古屋大學東洋史學研究室跟東海地區的同仁和青年研究生們共同召開的中國史研討會上,負責主題報告,即〈近代以前中國歷史研究中的地域社會觀點〉,已經過了差不多30年。今年一月承蒙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邀請我擔任十一月學術研討論會的主題演講,提供的兩個講題當中,有一個涉及「地域社會」論。這時,我想到廈門大學歷史系鄭振滿先生參加1983年合作研究會之後持續研究「鄉族」,近年發表三篇相關的大作。因此我希望藉此機會再次就30年前個人很關心的「鄉族」和「地域社會」這兩個課題進行報告。秉承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意見,我將題目訂為《三十年來鄉族研究與地域社會論》,第一章主要介紹鄭振滿先生最近的成果和它的研究特點,同時運用附錄的資料。第二章首先敘述1981年我個人有關地域社會觀點的基本報告內容和現在的感想,接著提出對鄭振滿先生相關研究成果的個人淺見。同時期待在場各位先生女士關於今天明清史研究所面臨的課題能不吝賜教。
 
【第一章 鄭振滿氏的鄉族研究】
 
一、作為傅衣凌氏晚年中國傳統社會論的鄉族論和鄉族概念的廣泛性
 
鄭振滿氏在本論的附錄第1部「一、傅衣凌的「鄉族」理論與「多元結構」理論」中,根據自己個人研究總結近年來自身新展開的鄉族論時,首先確認了鄭氏自身所學習並受到很大影響的傅衣凌氏生前對鄉族論的最後見解,可以說就是作為中國社會論的鄉族理論。其敘述如下:
 
「由於新中國特定的學術環境,傅衣凌的鄉族研究直接與『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資本主義萌芽曲折發展』等中心議題相聯繫,因而也特別關注鄉族與『階級鬥爭』、『自然經濟』等社會經濟現象的內在聯繫,這應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一學術取向無疑限制了鄉族研究的理論視野,難以充分揭示鄉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與作用。實際上,傅衣凌生前對此已有清醒的認識,並已作了深入的理論反思。」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MJG402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9604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楊梅針灸減重中醫診所公館鄉中醫調整體質減重的中醫減肥方式苗栗減肥中醫門診諮詢新竹香山減重門診
台中針灸減肥中醫診所 竹北消小腹啤酒肚的中醫減肥門診 大雅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台中南屯區中醫減肥減重成功案例 大溪更年期發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中壢中醫減重哪間有效,大家都推薦這間診所桃園下半身肥胖體質的中醫減肥門診 梧棲速成減肥方式 桃園八德中醫埋線推薦的中醫診所龍井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桃園八德針灸埋針中醫診所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大雅中醫診所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p49cc91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